伤蓝 发表于 前天 20:17

冈田鯱彦论——王朝物语侦探小说的开拓者



若说起学者出身的侦探作家,在国外,《野兽必死》的作者尼古拉斯・布莱克和《哈姆雷特复仇记》的迈克尔・伊尼斯便会立刻浮现在脑海中。他们同为英国作家,布莱克曾担任牛津大学诗学教授,伊尼斯则是牛津大学英文学教授。
在日本的推理小说界,这样的学者型作家和评论家也不在少数。首先,战前派作家中有小酒井不木(本名相同,医学领域,东北帝国大学教授)和木木高太郎(本名林歌,医学博士,庆应大学教授)两位代表人物。战后更是人才济济,作家中有冈田鯱彦(本名冈田藤吉,国文学博士,原学芸大学教授,现圣德学园短期大学教授)、千代有三(本名铃木幸夫,英国文学博士,早稻田大学教授)、南条范夫(本名古贺英正,经济学博士,国学院大学教授)、铃木五郎(本名松下宗彦,国文学博士,白百合女子大学教授)四位;评论家则有中岛河太郎(本名中岛馨,国文学博士,和洋女子大学教授)和大内茂男(本名相同,视听教育博士,筑波大学教授)两位。这些学者都身兼二职,在各自领域活跃,这种现象在纯文学领域或许尚可理解,但在大众文学世界中,可说是相当罕见的现象。从这个角度也能看出,推理小说并非单纯的通俗读物,而是具有其独特魅力。
作为大学教授作家中的佼佼者,冈田鯱彦于战后不久的昭和二十四年(1949 年)登上侦探文坛。前一年,《宝石》杂志举办的第三届征文比赛没有入选作品,于是选出六篇佳作进行读者投票,先生的《妖鬼的咒语》获得一等奖。值得一提的是,二等奖为冈村雄辅的《红鱒馆的惨剧》,三等奖为蚁浪五郎的《雨的插曲》。《妖鬼的咒语》发表于同年五月的《别册宝石》杂志,同时,先生还应征了《lock》(ロック)杂志的征文,其作品《火山喷火口杀人案》获得一等奖,发表于该杂志同年八月号。这些作品均为诡计与结构精巧的本格推理佳作,使他与高木彬光、楠田匡介等人一同成为本格派新锐作家的希望之星。
此后约十余年间,先生在侦探文坛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尤其是出道后的几年间,他创作精力旺盛,作品颇丰。在我记忆中印象深刻的,是继出道作之后发表的《四月马羸的悲剧》(《别册宝石》昭和二十四年八月号)和《真实追求者》(同二十五年二月号)。前者以愚人节为诡计,多重反转精彩纷呈;后者作为倒叙推理,主人公的独特性格设定富有创意,并巧妙地埋下了犯罪动机的伏笔。
《真实追求者》采用主人公 "我" 写给高中旧友的遗书形式,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我" 为何决心自杀?原因可追溯至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作为浅草纸批发商的独子,"我" 自幼患有极端洁癖的 "真实追求病",绝不容忍他人的欺骗和背信行为。中学时,因无法忍受恶友要求作弊而突然起身殴打对方;高中时,阅读了曾崇拜如神的 N 博士的手记后,对其人格产生怀疑,陷入其可能是伪善者的妄想,最终摧毁了青春时代唯一的偶像。
这种病态的洁癖不仅让 "我" 失去挚友,还变得无人理睬,却在进入大学后与吃喝玩乐样样精通的花花公子森山成为好友。森山纯粹的享乐主义性格反而让 "我" 产生好感。然而,与这个 "异类" 的交往最终将 "我" 推向毁灭。婚后继承家业的 "我" 收留复员归来的森山在家中寄居,半年后的一个夏日,"我" 外出参加商人宴会期间,妻子美代子被森山强行侵犯。"我" 对森山的背叛燃起超乎常人的憎恨,策划复仇。
从推理小说角度看,此后的完美犯罪计划是看点。长期的 "真实追求者" 性格让 "我" 一生只撒了一次谎,巧妙设下毒杀森山的心理诡计。尽管完美犯罪成功,那唯一的谎言却让 "我" 陷入痛苦,最终自我定罪。这是异常偏执狂的悲剧,主人公 "我" 的性格刻画入木三分,极具说服力,作为一部厚重的中长篇令人印象深刻。
作品中的 "I 高" 似乎以旧制第二高等学校为原型,其中或许融入了先生青春时代的回忆。
为方便年轻读者,简要介绍先生的年谱:明治四十年(1907 年)生于东京。昭和十年(1935 年)三月毕业于第一高等学校,考入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国文科,昭和十三年(1938 年)毕业。历任农林学校、府立十二中国语教师,名古屋陆军幼年学校教官,昭和二十年(1945 年)四月任东京青年师范学校教授,昭和二十四年(1949 年)四月任东京学芸大学教授。同年 41 岁时应征《宝石》《lock》杂志征文。
先生所有作品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次年(昭和二十五年)《宝石》四月号发表的长篇《薰大将与匂宫》(330 页)。当时出版界受战后物资匮乏影响,用纸紧张,《宝石》直到昭和二十四年初还只是 60 页左右的薄杂志。下半年出版形势突然好转,杂志增至 396 页,于是策划连载新锐作家的长篇新作。高木彬光的《能面杀人事件》、岛田一男的《妇鬼系图》(后改题《锦绘杀人事件》)、宫野村子的《鲤沼家的悲剧》等相继发表,先生的《薰大将与匂宫》作为第四部登场。
这部作品不仅是先生的代表作,在战后推理史上也堪称划时代的话题作,其题材的独特性功不可没。以平安王朝为背景的 "王朝物语" 普通小说虽不少见,但推理小说前所未有。更具野心的是,以日本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为素材,围绕主要人物的离奇死亡,设定紫式部与清少纳言展开侦探对决,这种大胆创新的构思前所未有,极具魅力。作者聚焦《源氏物语》五十四帖中后半部宇治十帖的未完问题,在开头序言中设定紫式部续写的手稿被偶然发现于古书店。
《源氏物语》主人公光源氏被视为紫式部的理想男性形象,而反思其非现实性的作者在续篇中转变风格,力求写实描绘人物原型。因此必然融入原型人物引发的谜案,并对应宇治十帖的登场人物展开故事。以匂宫与薰大将的恋情纠葛为轴心,浮舟、中君、匂宫相继在宇治川离奇死亡,嫌疑指向薰大将。偏袒薰大将的紫式部为证明其清白奔走,此时清少纳言送来挑战书,主张薰大将有罪。紫式部毅然应战,却仅有数日时间证明清白。尽管一度想屈服离开宫廷,最终还是解开三大死亡之谜,揭露意外真相。
清少纳言与紫式部两大才女的对决将后半部悬念推向高潮。作者构建的 "千年前的本格推理小说" 展现出绚烂的王朝画卷,而最令人叹服的是将只有在特殊时代背景下才成立的 "气味的秘密" 巧妙转化为心理诡计,极具独创性。此类诡计前所未有,前半部分的伏笔设置精妙,贯彻公平游戏原则的周密安排令人敬佩。
敢于挑战日本代表性古典文学,若非该领域的专家绝难做到。因此,这部融合深厚国文学造诣的杰作堪称冈田独有的成就,足以让其名垂推理史。
说到长篇,先生还应征了当年《宝石》百万日元竞赛,其《红颈卷》进入最终评选,发表于同年四月的《别册宝石》。据中岛河太郎的作品列表,短篇方面,除前述《真实追求者》外,仅昭和二十五年就发表了《地狱一瞥》(《宝石》二月号)、《獭峠杀人》(《侦探俱乐部》五月号)、《克娄巴特拉之眼》(同六月号)、《不可能犯罪》(同九月号)、《密室杀人》(同十月号)、《手枪射手试验》(《侦探实话》十月号)、《光头联盟》(《侦探俱乐部》十一月号)、《妖奇的鲤鱼》(《宝石》十二月号)、《生不动长裤》(《侦探俱乐部》十二月号)等。长短篇合计达十二篇(长篇二篇,短篇十篇),以当时新锐作家的平均产量而言,堪称多产作家。同时履行大学教授职责,双线并行的创作足以证明先生对推理小说的热情。
短篇中,最能体现先生国文学者特色、取材古典的作品是《妖奇的鲤鱼》。虽非王朝物语,却如标题所示,灵感源自江户时代怪异文学大家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语》之《梦应鲤鱼》,以先生独特的 "换骨夺胎" 手法改编为现代怪奇小说。从战场复员的主人公对未来绝望,决心用手枪自杀,在湖畔徘徊时,借宿古寺的老僧展示奇妙的鲤鱼绘屏风,讲述鲤鱼相关的不可思议爱情故事,诉说渴望再次化身鲤鱼与屏风世界中的恋人相聚,但必须置于生死关头才能实现愿望。深受感动的主人公用留下自杀的最后一颗子弹射向老僧,成全其心愿。次年(昭和二十六年)冈田在《宝石》九月号发表《新释雨月物语・浅茅宿》,可见其对怪异文学古典的喜爱。
关于先生的轶事,首先想到《新青年》的是"突击座谈会"(昭和二十五年四月号)一事。以木木高太郎为首,大坪砂男、永瀬三吾、宫野村子、冰川珑、本间田麻誉等文学派作家中,先生作为唯一本格派代表出席,在会上与其他六人展开激烈辩论,反驳文学派的 "推理小说艺术论"。

兹引部分内容以供参考:

大坪:从社会角度看,漫才师虽自认有些低级,却不认为极度非艺术…… 纯文学有其本质,创作中会自然发展,与预先机械设计的结构难免冲突。
永瀬:这是创作态度问题。
大坪:若预定为恶人的角色变成善人怎么办?
冈田:写出不如意的东西是水平差。恕我直言,理想中的解谜本身也必须是艺术的。
木木:本格派会有这种论调,是因为尚未真正理解推理小说。真正理解后,就会如大坪所言,预定人物性格生活后,难免偏离初衷。
冈田:我完全反对。说这种话的人才是没真正懂侦探小说。我还要进一步反驳。
木木:争论下去的话,就该写出作品来证明。
冈田:所以我会写的。我是认真的。

从这场座谈会的争论中,先生对本格推理小说的倾心程度和当时意气风发的气概,想必现代读者也能深切感受到。顺带一提,关于 "突击座谈会" 需要订正一笔:拙著《推理文坛战后史》中记载的后续故事存在部分错误。我曾根据冰川珑所述,写道先生事后向江户川乱步报告座谈会经过导致乱步大怒,这似乎有误。阅读先生发表于《幻影城》昭和五十年(1975 年)八月号的文章后真相大白 —— 将座谈会情况告知江户川乱步的并非先生本人。这个错误让我对先生深感抱歉。但正如先生所指出的,我绝不认为是冰川珑所为,想必是其他人将此事告知了江户川乱步。
无论如何,江户川乱步因此事动怒是事实,他立即撰写《评突击座谈会》发表于《宝石》昭和二十五年五月号。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文学派与本格派侦探作家间产生了摩擦,这也成为同人志《鬼》创刊的诱因之一。
与香住春吾相同,我与先生的缘分也始于《鬼》。秉持本格推理小说拥护旗帜的《鬼》杂志自昭和二十七年(1952 年)第七号起,从 16 页增至 50 页,借此机会扩充了同人阵容。除白石洁、香山滋、高木彬光、武田武彦、山田风太郎、三桥一夫、岛田一男、香住春吾、岛久平等初期同人外,新增飞鸟高、天城一、大河内常平、冈田鯱彦、川岛郁夫(藤村正太)、角田实及我共七人。
此前虽在土曜会等场合常见面,但与先生并非私交密切。成为《鬼》同人后也仅在同人会上交谈,未有更深交往。遗憾的是缺乏特别回忆,但记忆中的先生戴着眼镜,神情理智,与其说是侦探作家,不如说更像意气风发的大学教授。而且他总是显得格外年轻 —— 昭和二十七年时 44 岁,与我撰写本文时年龄相仿,看上去却只有三十多岁。当时听闻其实际年龄的惊讶至今记忆犹新。
先生住在新宿区牛込余丁町岛田一男家附近,因此与岛田关系似乎格外亲密。他也是以江户川乱步为中心的 "十大会"(成员还包括岛田一男、香山滋、楠田匡介、中岛河太郎、千代有三、渡边健治、萩原光雄、鹫尾三郎等)早期成员,关于其人品,这些人士比我更有发言权。
无论如何,从昭和二十七年加入《鬼》同人至三十三年(1958 年)的六七年间,堪称先生创作生涯的黄金期。如前所述,其独特风格在于取材国文学古典,但除《艳说清少纳言》(《趣味俱乐部》昭和二十八年三月号)、《竹取物语》(《读切特选集》昭和三十一年口月号)等该类短篇外,他并未局限于单一领域,而是发表了本格、悬疑、怪奇等多样化作品,展现旺盛创作力。
虽因手边无杂志无法重读,但《变身术》(《趣味俱乐部》昭和二十七年八月号)、《第 52 个密室》(同二十八年十月号)、《三味线杀人事件》(《宝石》昭和二十九年五月号)等作品仍印象鲜明。《变身术》是先生罕见的时代推理,讲述习得超能力的鼠小僧潜入宅邸行窃时险些被捕,化身老鼠脱身却被困鼠笼,变身后身体膨胀被铁丝网卡住,最终无法恢复人形的故事。奇特构想妙趣横生,乐观的鼠小僧逐渐陷入恐惧、汗流浃背挣扎的结局充满强烈悬念。《三味线杀人事件》则利用弹奏三味线者共有的无意识习惯设计毒杀诡计,颇具新意。另有原创长篇《树海杀人》(春阳堂昭和三十二年五月)。
然而,先生以《暴风雪中的杀人》(《推理故事》昭和三十七年五月)为最后作品淡出推理界,舍弃侦探作家身份,专注于国文学教授的学者生涯。作为本格派奇才,其退场令人惋惜。
十年后,他于昭和四十八年(1973 年)重拾笔杆,发表《"六条御息所" 诞生》(《小说推理》五月号)。应是编辑部约稿,这部令先生粉丝怀念的短篇再度取材《源氏物语》,与《薰大将与匂宫》同样以紫式部为主人公。故事始于紫式部应中宫彰子之请撰写《源氏物语》,聚焦 "夕颜" 卷中的妖怪,探究其究竟是六条御息所的怨灵还是荒院精怪,通过紫式部的创作思路尝试独特解谜。
借此回归推理文坛后,先生继续在该杂志十一月号发表《鲤鱼之味》,又隔一年于《幻影城》昭和五十年十一月号发表久违的中篇《崩坏》(一百页)。这部非本格作品属于怪奇小说系列,体现了他对该类题材的喜爱。
正如前述受《雨月物语》启发的短篇及《"六条御息所" 诞生》所示,新作《崩坏》将古老的架桥人柱传说描绘为并非单纯悲剧迷信,而是在现代重现招致灾难的故事,充满异样的阴森恐怖。载着女学生团体前往大木湖的老巴士司机必须经过曾发生惨剧的 "魔地",途中偶然听到带队教师说出 "还以为是明年的事" 这句不祥之言后陷入极度恐惧。冈田聚焦老司机的恐怖心理与传说介绍,结尾悬念迭起,堪称力作。
但我仍认为先生真正的才华在本格推理上,衷心期待能再次读到超越二十五年前《薰大将与匂宫》的野心长篇。

原文作者/山村正夫(作家、评论家)



作者简介:

山村正夫(やまむら まさお,1931 年 3 月 15 日 —1999 年 11 月 19 日)是日本推理小说作家。生于大阪府,籍贯名古屋市。
进入名古屋市立东白壁寻常小学后,母亲便对他实施英才教育,要求他每天写一篇作文,积累的笔记多达 10 册左右。二年级时,因父亲担任 NHK 职员的工作调动,全家移居东京。在大井第一小学,他的作文广受好评,多次应征《少年俱乐部》的征文并获奖。之后考入东京都立多摩中学。
1944 年春,因军事疏散前往高知县高冈郡新居村,转入高知县立海南中学。初中二年级时,在酷暑中进行的严酷军事训练让他身体垮掉,休学一年。在此期间,他沉迷于结交的朋友家中的藏书,包括世界文学全集、大众文学全集、江户川乱步全集、侦探小说全集等。这段时间,他持续创作带有怪奇幻想色彩的短篇习作,还将冒险小说《骸骨岛》的稿纸整理成了册子。
战败后,经特例批准取消休学,他返回东京复学。由于东京都的居住限制,移居至爱知县名古屋市,转入爱知县立第一中学,与朋友共同发行同人志《玩具》。毕业于改制为新制高中的爱知县立旭丘高中,后又毕业于名古屋外国语专门学校英语科(现南山大学)。
17 岁在专门学校就读时创作的《二重密室之谜》,于次年 1949 年发表在推理小说杂志《宝石》上,由此出道。与此同时,他担任戏剧部部长,投身于学生戏剧活动。毕业后,1952 年前往东京,担任高木彬光的助手,同时为文京出版的月刊少年杂志《谭海》《侦探王》等撰写短篇作品。此外,他还成为剧团文学座的舞台技术研究生。此时,他成为侦探作家俱乐部中唯一的 20 多岁会员,得以亲近会长江户川乱步。
1953 年,师从作家丹羽文雄,学习纯文学。之后担任文学座的演出助手,1954 年退出该团。因文京出版倒闭,为筹集生活费,1957 年至 1962 年期间,他在内外时报社担任记者,先负责东京都内的警务采访,后常驻警视厅记者俱乐部,作为事件记者负责搜查第一课和搜查第三课的报道,在待命间隙坚持创作。此后,他作为专业作家,主要创作传奇推理小说,同时培养新人作家,在长达 51 年的作家生涯中始终活跃。
代表作有《汤殿山麓诅咒村》等。曾历任日本推理作家协会理事长、日本笔会理事等职。
由于早年出道,与众多作家有过交流,其回忆录《推理文坛战后史》全 4 卷成为研究推理小说历史的珍贵资料。
特长是将棋,拥有四段棋力。1999 年,因多脏器功能衰竭去世,享年 68 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冈田鯱彦论——王朝物语侦探小说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