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14|回复: 0

[犯罪心理] 青少年团伙犯罪的心理特征

  • 打卡总天数:1

积分成就

用户组:管理员

书币:127395

推理币:771936

发表于 2019-6-23 14: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般而言,青少年团伙犯罪具有如下几种心理特征:
1、合群心理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由于接近和相似,人与人之间很容易相互吸引,结成各种亲密关系。具体而言。在人的个性特征方面,如年龄、态度、个人社会背景、居住地区等,人们若能意识到彼此间存在的相似性或接近性,便容易交往,产生亲密感,形成小群体。
团伙犯罪也是如此,处于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正处于意欲摆脱家长、教师的束缚,同时又缺乏自主能力的时期,他们在生理、心理发展方面还很不成熟,很不定型,认识能力差,情绪情感还很不稳定,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差,社会经验较少,决定了他们具有很大的依附性,当他们在内心上感到空虚、忧虑、痛苦和孤独时,为了减轻和消除消极低沉的情绪伏态,他们往往向最接近的又具有同感的同龄人中寻找依靠和知己,寻找的标准就是感情上的好恶,依靠这种标准必然会导致同类相聚。一些品德不良、有劣迹行为的青少年聚到一起,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形成犯罪团伙。据统计,青少年团伙犯罪表现出的合群心理形成有如下几种情况:
(1)相同遭遇,一些青少年遭遇家庭不幸,父母离异或死亡,生活上无依靠,心理上长期遭遇挫折,同病相怜,共同走上犯罪道路。
(2)共同的居住环境,也往往使某些不良青少年有意识地纠集起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对团伙犯罪也有深刻的影响。在团伙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团伙内存在着共同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有的一是种明文规范,有的则是不成文规定,它是团伙成员自律的一种潜在标准。一旦团伙的某个成员偏离或破坏这种团伙规定,团伙就会采取各种方式施加压力,如讽刺、冷漠、轻蔑、嘲讽、打击,甚至实施严厉惩罚手段,迫使其成员就范。一个人一旦参加某团伙,他就要主动或被动地通过模仿、服从等使自己的行为与团伙行为保持一致,因此,从众心理成为团伙犯罪一种较常见的心理特征。其次,团伙成员往往存在共同利害关系,有着共同利益,有些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或不良暗示,在他人引诱利用下走上犯罪道路。
青少年团伙犯罪中,从众心理对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影响极大,团伙其他成员往往在犯罪过程中会采取与团伙内核心人物一致的犯罪行为,从而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后果。这在激情犯罪中尤为突出。
在从众心理支配下,青少年团伙犯罪行为造成的社会危害性程度远远高于青少年单独犯罪所产生的社会危害后果。
3、犯罪动机容易转移
青少年受年龄、生理、心理以及所处环境的影响,在团伙犯罪过程中随意性较强,只要受到某种诱因驱使,便立即萌发犯罪动机,其犯罪行为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就实施完毕。
由于青少年团伙犯罪偶发性强,犯罪之前虽有预谋但缺乏周密的思考,犯罪动机容易转移,一种犯罪行为结束后,在其它诱因驱使下,很快又萌发新的犯罪动机,实施新的犯罪行为。在犯罪中常表现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遇见什么就干什么,多种犯罪行为兼施。
例如,一些青少年犯罪团伙在实施盗窃或强奸之后害怕受害人揭发、检举、控告他们的犯罪行为又将被害人残忍杀害,从而引发多种犯罪行为。
青少年团伙犯罪在一起案件中往往多种犯罪行为兼施,一种犯罪行为结束后,在新的诱因驱使下,很快他们又萌发新的犯罪动机,实施新的犯罪行为。
4、逆反心理
一些有越轨行为的青少年在校学习期间成绩差,道德品行败坏,缺乏良好的自律意识,自我控制能力极差,但自尊心极强,当他们遭到学校或社会不公正对待时,不但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反而迁怒于社会,认为自己遭受的挫折是社会造成的,从而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
团伙形成后,团伙成员之间相互影响,交叉感染,形成了青少年团伙的逆反心理,继而铸成其所属团伙的态度、价值观念,最终对青少年犯罪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青少年团伙的逆反心理形成很大程度上也与学校教育工作的失误有关。部分教师对“双差生”和品德不良学生放任不管,讽刺挖苦、打骂体罚,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产生了逆反心理。这些品行不良的青少年纠集在一起,结成团伙,走上共同犯罪道路。
5、侥幸心理
青少年团伙犯罪在他们的犯罪动机的萌发,确定以至实行犯罪的整个过程中,都充满了一系列心理矛盾。
一方面是恐惧、害怕案发后受到刑事处罚;另一方面是侥幸,希望逃避法网。有些青少年几次犯罪得逞后,没有被公安机关及时侦破,这样会强化了青少年犯罪的侥幸心理。
这些犯罪青少年过高估计自己做案手段的成功性、隐蔽性,过低估计公安机关的破案能力时,侥幸心理在其心理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在侥幸心理支配下,青少年团伙自觉地实施各种犯罪行为。
青少年团伙犯罪在首次犯罪时常会产生恐惧和忧虑感,他们害怕被公安机关抓获后,遭到法律严厉制裁。当他们首次犯罪得逞后,恐惧感得到缓解,并强化他们的犯罪心理。
侥幸心理在青少年团伙犯罪中影响较大。
6模仿心理
青少年好奇心很强,对成人社会中的各种事物,不仅好奇,而且还想探秘。由于非法团伙或黑社会组织只能在暗地里从事各种犯罪活动,增添了青少年对他们好奇心和神秘感,从而诱发某些青少年想要亲自尝试一下的欲望。他们根据文学作品与影视节目的描写介绍,模仿作品中各种犯罪团伙组织形式以及行为方式,召集邻近一些青少年结成团伙,从事犯罪活动。
影视中某些暴力情节过分渲染容易使一些模仿能力强,心理抵抗能力差的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7、尝试冒险行为追求刺激心理
有些青少年对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感到极度乏味,整天无所事事,精神空虚百无聊赖。
为了寻求精神刺激,便同自己邻近的青少年结成团伙,依仗人多势众,专门从事一些为社会严厉禁止的犯罪活动,如抢劫、故意伤害、杀人等,以此追求精神刺激,借以消磨时光。尝试冒险行为追求刺激心理也是青少年团伙犯罪的一个重要特征。
综上,青少年团伙犯罪既有其深刻的心理基础,在犯罪过程中以表现出复杂的心理特征。
上述几种心理因素往往单独地作用或综合地作用于青少年身上,从而引发多种形式的青少年团伙犯罪行为,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后果。
预防青少年团伙犯罪,应针对上述几种犯罪心理成因,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法制观念和守法心理,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防止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返回列表 发新主题 回复
小黑屋| 隐私政策| 侵权投诉| 数字千年版权法(DMCA)| 切换繁体 |捐助本站
copyright 2019-2023 推理罪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