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死亡与植物人的区别

    中枢神经系统根据分布部位和分担的机能不同,可具有管理思考、运动的“动物机能,和管理呼吸脉搏,调节休温的“植物机能”。“动物机能的功能定位主要在大脑皮层,而“植物机能”的功能定位则是在大脑的边缘叶(如海 ...

    栏目: [法医课] | 伤蓝 评论 1 已查阅 1716 次
  • 死亡的发展过程 attachment

    人的死亡虽然有可能是突然的,如因颈部被切断、头部辗压伤、高空坠落所致的多数内脏破裂、身体支离断碎等而引起的死亡,但是,这些情况毕竞是少数。在一般情况下,死亡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它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阶 ...

    栏目: [法医课] | 伤蓝 评论 1 已查阅 2000 次
  • 典型缢死与非典型缢死的区别 attachment

    1、典型缢死指身休呈悬空直立状态下的前位缢死。 这种组死方式比较常见,绳套自须前正中对称的向左右两侧延伸,行走水平逐渐上提,经耳后进入后发际,在枕部有提空或相连,形成倾斜的马蹄形索沟。由于双脚离地,身 ...

    栏目: [法医课] | 伤蓝 评论 1 已查阅 2519 次
  • 引起猝死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attachment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引起猝死的最常见疾病。心脏性猝死是心脏病死亡的最常见形式,其中约80%的基本病因为冠心病,其次为高血压病、心肌炎、心内膜炎、心瓣膜病、肺动脉栓塞等。 冠心病 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 ...

    栏目: [法医课] | 伤蓝 评论 2 已查阅 1918 次
  • 什么是角膜混浊

    人死后,角膜透明度逐渐减低,混浊,呈灰白色,最后完全不能透视瞳孔的征象,称为角膜混浊。 过去认为角膜混浊是角膜局部干燥现象之一。但是根据实验:①有时眼睑闭合的比眼睑睁开者角膜混浊更快;②角膜在蒸溜水中 ...

    栏目: [法医课] | 伤蓝 评论 1 已查阅 1705 次
  • 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策略和方法 attachment

    讯问的目的是査明案件事实真相,认定嫌疑人是否犯罪,并依法提出处理意见。侦査人员是讯问活动的直接主持者,犯罪嫌疑人有无犯罪事实要由侦查人员通过讯问和调査取证来揭露与证实,并依法作出处理。而有罪嫌疑人往往 ...

    栏目: [刑侦课] | 伤蓝 评论 2 已查阅 2872 次
  • 心理学讯问方法 attachment

    侦查人员依法采取并作用于犯罪嫌疑人,借以引起犯罪嫌疑人某种心理变化,直至达到预审目的的手段,称为心理学讯问方法。下面就列举几种利用心理学原理创设的讯问方法: 1、联想反应讯问法 联想反应讯问法,指的是调 ...

    栏目: [刑侦课] | 伤蓝 评论 1 已查阅 2799 次
  • 为什么一个无辜的人会认罪或做出虚假供述? attachment

    为什么一个无辜的人会认罪?研究告诉我们,答案并不简单,因为许多不同的心理因素会导致一个人作出虚假供述。心理学教授、研究虚假供述现象的领军人物之一索尔·卡西尼说,虚假供述有三种基本类型:自愿认罪顺从的 ...

    栏目: [刑侦课] | 伤蓝 评论 2 已查阅 3035 次
  • 指纹技术的发展历史

    1. 古代中国人最早认识到指纹的独特性和适于个人的鉴定,其行为有在法律文件上,甚至在犯罪的供认书上用拇指纹代替签字。2. 西方最早承认指纹的科学性,出现在17世纪末的著作中。1684年,内赫米亚·格鲁向英国皇家 ...

    栏目: [刑侦课] | 伤蓝 评论 2 已查阅 2861 次
  • 连环杀手的早期迹象

    当人们听到他们多年来熟悉的某人犯了谋杀罪时,他们常常表现的非常惊讶,似乎很难相信他们所熟悉的那个“正常”人能做这样的事。事实上,许多连环杀手有能力以不引起别人怀疑的方式行事,他们不会留下任何犯罪的迹 ...

    栏目: [刑侦课] | 伤蓝 评论 2 已查阅 2390 次
  • 精神病患者杀人的四种特征 attachment

    1、作案的目的与动机精神病者杀人的目的和动机一般都不明显,即使能找出一些动机,但与其后果极不相称。他们可能无缘无故杀害对自己很好的亲朋好友,或者随机杀害无辜者,或者杀害和他们有小积怨和矛盾的人。2、缺 ...

    栏目: [刑侦课] | 伤蓝 评论 2 已查阅 2923 次
  • 测谎仪是怎么工作的? attachment

    我们可能经常在电影中看到,警方调查人员使用测谎仪来对嫌疑人进行测谎,毫无疑问,测谎仪的目的是用来鉴别这个人在回答某些问题时是否在说谎。当一个人接受测谎仪测试时,他的身上会连接上4到6个传感器,传感器的 ...

    栏目: [刑侦课] | 伤蓝 评论 2 已查阅 2634 次
  • 犯罪?不犯罪?——犯罪的动机

    犯罪动机多种多样,其性质不同,所反映出来的主观恶性也就大不一样。西方一些犯罪学家按照犯罪动机的性质,把犯罪动机分为财欲、性欲和攻击欲三大类。而我国的刑法学者则主张将犯罪动机分为以下11种类型: 1 ...

    栏目: [刑侦课] | 理查德森 评论 1 已查阅 2073 次
  • 人出现哪些情况时应怀疑到中毒的可能

    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不是中毒,需经专业技术人员的一系列检验,方能作出认定。但这种检验一般都是第一线工作的执法工作者要求下进行的。即是说首先执法机关发现有中毒可疑,因而决定指聘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检验、鉴定 ...

    栏目: [毒药课] | 伤蓝 评论 1 已查阅 2432 次
  • 教你如何搞定好记又不易破解的安全密码 attachment

    首先问一下你自己,你喜欢使用简单好记的密码吗? 比如:123456,或是自己的生日日期等。 如果是,专家建议你还是改一改吧。 不难理解,密码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你想保护好自己的网上世界,如, ...

    栏目: [密码课] | 管理员 评论 10 已查阅 5656 次
  • 什么是霉尸,有什么法医学意义? attachment

    尸体放置于潮湿、湿度适宜真菌生长的环境中,真菌生长繁殖在尸体表面孳生一层白色霉斑霉丝,此种现象称为尸体发霉,简称为霉尸。一般死后数天可形成霉尸。真菌可生长在尸体裸露部位,如颜面,亦可布满全身。水中, ...

    栏目: [法医课] | 伤蓝 评论 16 已查阅 9268 次
  • 金属毒物:铊及其化合物 attachment

    说起铊中毒,就不能不提闹得沸沸扬扬的朱令投毒事件,清华大学学生朱令在校期间离奇出现铊中毒的症状,导致身体健康遭到极大的伤害,最后得助于互联网才受到确诊和救治的事件。由于朱令没有铊的接触史,警方认定为 ...

    栏目: [毒药课] | 伤蓝 评论 3 已查阅 2778 次
  • 见死不救犯法吗 attachment

    张某23岁,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带着一群孩子上山摘点杨梅。杨梅山上山路又窄又崎岖,加上下了几天雨,路非常滑。张某决定先带10岁女孩小丽和12岁男孩小江上去,其余留在山下等。张某在前面探路,两个孩子跟在后面。 ...

    栏目: [法律课] | 伤蓝 评论 12 已查阅 4834 次
  • 使用“QQ和微信”等留言的遗嘱有效吗? attachment

    用QQ和微信等社交聊天工具留言的遗嘱可以吗?有法律效力吗?这种网上的留言和电子信件的遗嘱是无效的。订立有效的遗嘱,除了要具备法定的实质要件(有立遗嘱能力,遗嘱内容要合法,遗嘱必须是遗嘱人自由、真实的意 ...

    栏目: [法律课] | 伤蓝 评论 5 已查阅 3465 次
  • 维吉尼亚密码

    维吉尼亚密码,又叫维热纳尔密码,这是使用一系列凯撒密码组成密码字母表的加密算法,属于多表密码的一种简单形式。多表密码最早在1467年左右由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提出,他使用了一个金属密码盘来切换密码表, ...

    栏目: [密码课] | 伤蓝 评论 7 已查阅 3863 次
  • 出门在外,防身自卫宝典 attachment

    社会治安秩序比较混乱,请大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在这里提供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1.尽量不要带包,不要觉得你带个皮包就很有型,你的包可能会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东西比较多就拎个塑料袋或纸 ...

    栏目: [侦探课] | 伤蓝 评论 8 已查阅 3831 次
  • 波利比乌斯方阵

    波利比乌斯棋盘方表,是由希腊历史学家波比乌斯(:Πολύϐιος,前200年-前118年)在公元前2世纪的时候发明的。它是密码学中最简单的加密工具之一,在许多古典密码中,我们都会看到它的身影。波利比乌斯棋盘 ...

    栏目: [密码课] | 伤蓝 评论 2 已查阅 2709 次
  • 路径密码

    路径密码是一种换位密码,其密钥是读取密文时遵循的某种路径。这种密码,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内战期间,由联盟部队率先使用。加密的时候,首先我们将明文写入一个大小相等的网格中。为了确保网格的大小能够写入完所有 ...

    栏目: [密码课] | 伤蓝 评论 1 已查阅 1822 次
  • 谜题写作的常见类型:叙述性诡计

    现在,请你想象一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你离婚多年的父亲兴高采烈的告诉你,他给你找了一个后妈。你的父亲描述道:“她才30岁的年纪,有着一张圆圆的鹅蛋脸,眼珠子黑漆漆的,两颊晕红,周身上下都透着一股青 ...

    栏目: [写作课] | 伤蓝 评论 8 已查阅 4593 次
  • 什么是死亡,怎么判断?

    死亡,指的是机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也可以理解为是生命活动的终止,人体代谢过程的终止。在传统上,一般认为心跳和呼吸完全停止,不能再恢复时,即可判断机体已经死亡,按照心跳停止和呼吸停止发生的先后顺序,可 ...

    栏目: [法医课] | 伤蓝 评论 2 已查阅 2403 次
  • 几种常见杀人案的现象特征 attachment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见杀人案的基本现象特征,供参考。1、扼死现象特征(1)颈部有皮扼痕,扼死者颈部皮肤上,在扼压颈部时指甲所形成的新月形表皮剥脱的指甲痕和由于压迫所形成的压痕。(2)颜面青紫肿胀,眼结合 ...

    栏目: [刑侦课] | 伤蓝 评论 4 已查阅 3690 次
  • 犯罪中止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attachment

    刑法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分子构成犯罪中止的,应当满足以下条件:1、时间条件:犯罪中止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包括犯罪预备阶段、实行阶段。需要注 ...

    栏目: [法律课] | 伤蓝 评论 2 已查阅 2417 次
  • 几种常用的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 attachment

    死亡时间的推断是法医尸体鉴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对案件的侦破、嫌疑人的认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一般可从多方面入手,只要满足简单易行、精准、误差小等条件即可。 ...

    栏目: [法医课] | 伤蓝 评论 5 已查阅 3064 次
  • 为何会“死不瞑目”? attachment

    在不少传统观念中,会将死者在死亡时依然睁着眼睛的现象,视为心愿未了,至死不能心安。死亡时候是否闭上眼睛,与大脑能否产生“闭眼”信号,这跟“眼轮匝肌”有关,因为眼轮匝肌是构成眼皮的主要肌肉,围绕着眼睛 ...

    栏目: [法医课] | 管理员 评论 3 已查阅 2791 次
  • 用棍棒打击人体,会形成哪些损伤?

    棍棒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钝器伤,指用钝性物体打击人体所造成的损伤。棍棒种类繁多,长短不一,粗细不同,在材质上和形状上也都各不相同,例如,材质上分为木质、金属、竹片、藤条、塑胶管等,形状上有圆柱形、扁圆 ...

    栏目: [法医课] | 伤蓝 评论 6 已查阅 3620 次
小黑屋| 隐私政策| 侵权投诉| 数字千年版权法(DMCA)| 切换繁体 |捐助本站
copyright 2019-2023 推理罪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