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庭判决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曾与他的学生欧提勒士签订了教学协议:学生入学时先付一半学费,毕业后第一次出庭胜诉再付清其余一半学费。 可是学生毕业后迟迟不肯出庭打官司,也不补交剩余学费,老师于是向法庭提起了诉讼 ...

    栏目: [悖论] | Mr.Key 评论 1 已查阅 1646 次
  • 往静脉中注射空气真的能杀死一个人吗? 新人帖

    如题,如果注入足量的空气当然是行得通的。以兔子为例,从耳缘静脉注入几毫升的空气基本上就会死亡。主要是因为心脏的收缩会将混有空气的血液搅拌成泡沫血,泡沫会阻塞肺动脉导致猝死。但如果只是一个或几个气泡 ...

    栏目: [效应] | 云间雪 评论 0 已查阅 1465 次
  •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 ...

    栏目: [效应] | 断红 评论 0 已查阅 1783 次
  • 什么叫“米刑”?有科学依据吗?

    “米刑”,是古代印度的一种侦办案件的方法。 其具体做法是:一旦刑事案件发生,但又找不到足够的证据以准确无误地判定谁是罪犯时,法官就命令几个嫌疑犯,同时咀嚼大米,然后吐在干燥的树叶上。 如果谁吐出的米粒是 ...

    栏目: [法医] | 伤蓝 评论 5 已查阅 4742 次
  • 法医学:面貌复原法与面貌雕塑法

    面貌复原法(facial restoration)又称为复容法(facial reconstruction,restoration of physiognomy)。其经典的概念是,根据被检颅骨的解剖学特点及其平均软组织厚度数据,用可塑性物质(软塑泥、蜡、黏土)在颅骨的复 ...

    栏目: [法医] | 伤蓝 评论 2 已查阅 1615 次
  • 乙二醇是一种有效的毒药吗? 新人帖

    乙二醇,无色、无臭液体,微甜,酗酒的人喜欢它。同时乙二醇很危险,喝下它毒死自己的酗酒者也不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用作溶剂、防冻剂以及PETE等的原料。乙二醇是化纤产业的基础原料之一。 乙二 ...

    栏目: [毒物] | 云间雪 评论 2 已查阅 1528 次
  • 法医学:尸斑

    死后血液循环停止,血管内的血液因其本身的重力而下沉到尸体低下部位,坠积于尸体未受压处的血管内,这种现象称为血液坠积,因死后血液坠积使坠积处皮肤呈现边缘不清的有色斑痕,即为尸斑(livor mortis/hypostasis ...

    栏目: [法医] | 伤蓝 评论 0 已查阅 1456 次
  • 饮酒悖论

    酒吧里会发生这种情况:如果有人在喝酒,那么每个人都在喝酒。乍看起来是一个人喝酒导致了所有人喝酒。实际上,如果酒吧里至少有一个人没在喝酒,那么按照数学中的实质条件,对那些没喝酒的人来说,有些人在喝酒,这 ...

    栏目: [悖论] | 伤蓝 评论 0 已查阅 1484 次
  • 毒物学:氰化物

    氰化物包括无机氰化物和有机氰化物两大类。常见的无机氰化物有氢氰酸、氰化钾、氰化钠等,属剧毒物质。有机氰化物种类较多,常见的有丙烯腈、氰苷等。氰苷广泛存在于植物中,遇酸或酶可分解释放出氰化氢。氰化氢(氢 ...

    栏目: [毒物] | 伤蓝 评论 10 已查阅 4231 次
  • 消费者剩余效应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所愿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例如,对于一个正处于饥饿状态的人来说,他愿意花8元买一个馒头,而馒头的实际价格是1元,则他愿意为一个馒头支付的最高价格和馒头 ...

    栏目: [效应] | 十缗川也 评论 3 已查阅 2356 次
  • 法医学:心脏死

    心脏死(cardiac death)是指心跳限于呼吸停止所引起的死亡。主要见于心脏的原发性疾病或心脏损伤。多为渐进行的,也可心跳骤停。

    栏目: [法医] | 伤蓝 评论 0 已查阅 1227 次
  • 侦探作为“理应知情的主体”后面的部分

    书名:《斜目而视》 侦探作为“理应知情的主体”后面的部分 信息密度大。 《斜目而视》中文版 103-104页 图片来源:斯拉沃热·齐泽克的《斜目而视》 《斜目而视》 豆瓣链接 ...

    栏目: [侦探] | 梁嘉明 评论 2 已查阅 2054 次
小黑屋| 隐私政策| 侵权投诉| 数字千年版权法(DMCA)| 切换繁体 |捐助本站
copyright 2019-2023 推理罪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