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CO经呼吸道吸入。吸入的CO通过肺泡进入血液,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 空气中CO分压越高,HbCO浓度也越高。吸收后的CO绝大部分以不变的形式由呼吸道排出。在正常大气压下,CO半排出期为 ...
18世纪法国一位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某天友人赠其一件高级睡袍,他非常喜欢。但当他穿上之后,开始觉得家里的一切家具和装饰都显得粗陋庸俗,于是不得不把旧的东西一件件更新,但最终她仍不觉得开心,因为他最终发 ...
赫尔克里·波洛(又译赫丘勒·白罗),是英国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造的一位比利时侦探。他与简·马普尔并列为阿加莎·克里斯蒂最有名且长寿的角色之一,于出版于1920年至1975年且背景设定于同一时代的33部小 ...
日本推理作家岛田庄司所创作的侦探形象。是岛田笔下仅次于御手洗洁的第二名探。岛田在处女作《占星术杀人事件》与第二作《斜屋犯罪》中,创造出名侦探御手洗洁,以惊人的诡计傲视群雄。然而,在当时社会派当道的情况 ...
内容来自网络 1.切音(古)又称左声右韵,两两一组,分别取两字的声母和韵母组成新的读音。 eg:明四美把 明→ming→m 四→si→i 美→mei→m 把→ba→a 于是mima→密码 2.用拼音首字母加密英文(古)RT,但 ...
内容来自网络 首先多数破获的杀人案件都是在最初的48小时之内完成的.48小时之后,破案一般会越来越难. 原因: 1.没有出现的目击人一般不会再出现.而且他们对时间的记忆也会变的模糊起来. 2.在最初的调查以及做完分析 ...
夏洛克·福尔摩斯,最初译为歇洛克·福尔摩斯,是一个由19世纪末的英国侦探小说家亚瑟·柯南·道尔所塑造的一个才华横溢的虚构侦探。福尔摩斯自己称自己是一名“咨询侦探”,也就是说当其他私人或官方侦探遇到困难时 ...
二难推理有以下4种形式: ①简单构成式。A或者B,如果A则C,如果B则C,所以,C。 ②简单破坏式。不B或者不C,如果A则B,如果A则C,所以,并非A。 ③复杂构成式。A或者B ,如果A则C,如 ...
推算日期的公式: W=[c÷4]-2c+y+[y÷4]+[26x(m+1)÷10]+d-1 W为所求日期的星期数,如大于7,就可减去7或其整数倍;c是所求年份的前两位数,y是所求年份的后两位数,m是月份数,d是日数。方括号则表示只取括号内数字 ...
连锁悖论是悖论中的一大类,我仅简析连锁悖论。 古希腊哲学家欧布里德最先提出了谷堆悖论:"一粒谷子不能称作谷堆吧?再加一粒呢?也不是谷堆,再加一粒仍然不是......这样每加一粒谷子,每次都形不 ...
社会科学工作者很少使用“善”、“恶”这样的词汇。大多数人更喜欢使用“暴力”、“攻击性”这样的词,或使用价值中立的精神病理学术语,一套关于失调的话语系统。菲利普·津巴多(PhilipZimbardo)不在此列。 ...
贝叶斯定理也称贝叶斯推理,早在18世纪,英国学者贝叶斯(1702~1763)曾提出计算条件概率的公式用来解决如下一类问题:假设H[,1],H[,2]…,H[,n]互斥且构成一个完全事件,已知它们的概率P(H[,i]),i=1,2,…,n,现观察到 ...
本来是一种通道的刺激能引起该通道的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了另一种通道的感觉,这种现象叫联觉。 例如,色觉又兼有温度感觉,例如,红、橙、黄色会使人感到温暖,所以这些颜色被称作暖色;蓝、青、绿色 ...
拖延症 拖延症(Procrastination),取意“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症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发展。拖延现象现已成为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该词的最初亮相是在爱德 ...
美国作家佛雷德里·达奈和曼弗里德·李合作的笔名。代表作《电车毒针谋杀案》,两人于1929年合作,一共写了50多部作品,成为欧美侦探小说史的一个重要流派。代表做为《罗马帽子之谜》(1929年)、《法国香粉之谜》( ...
鲶鱼效应,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蝴蝶效应”的初始就是混 ...
栋居,全名栋居弘一良,初次登场是1976年《人性的证明》(《人证》),日本影星松田优作和竹野内丰曾先后扮演过此角色,杰出的推理小说家森村诚一笔下的侦探。从小,母亲在战乱中跟一个军官私奔。父亲是一个穷教师, ...
鲦鱼效应又称为“头鱼理论”。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然而,如果将一只较为强健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 ...
配套效应,是系统论的延伸,是指事物改变自身适应系统,或改变环境适应自身的一种现象。配套效应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像鱼生活在水中,水干了,鱼就不能生存了 ,鱼和水就是配套的,是一个系统。 人,根据自己的能动 ...
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在经济学中,乘数效应更完整地说是支出/收入乘数效应,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概念,也是一种宏 ...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有 ...
内部效度是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关系的确实性程度,是实验结论的真实性。程度内部效度与研究结果解释的唯一性有关,如果研究结果有且只有一种解释,那么该研究的内部效度就高;如果研究结果不止一种解释时,该研究的内 ...
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外差效应或外部效应、外部经济,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 ...
蚂蚁效应:英文名称Ant Effect,理论认为,一群蚂蚁选择了一棵百年老树的树底安营扎寨。为建设家园,蚂蚁们辛勤劳动,挪移一颗颗泥沙,又咬去一点点树皮……有一天,一阵微风吹来,百年老树轰然溃倒,乃至最终零落成 ...
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以杂技师巴纳姆的名字命名,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 ...
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是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像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表现为对特定的或临时的情境中的优势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采纳(随潮)表现为对长期性的占优 ...
所谓“口红效应”是指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消费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 ...
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 ...
把一群人的特征加以总结,然后把这个特征强加到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人身上,忽略个别差异。 生活现象:南方人都细腻,北方人都豪爽。男人都勇敢,女人都细腻。 ...